陈德容,太明目张胆了……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陈德容在《浪姐6》的三次公演中因态度、能力与团队协作问题引发争议。

其在不同队伍中的表现被网友质疑“看人下菜碟”,即根据队友的包容度或咖位调整自身行为,情绪变化特别明显。

一公:自任队长,强势掌控却能力不足

1.初任队长,选人遇冷

陈德容凭借初舞台《梅花三弄》的怀旧情怀获5A评级并成为队长,但在选人环节仅收到两朵玫瑰,排名垫底,最终被动组队王蓉(专业歌手)和黄英。

这一结果暴露了其他姐姐对其领导能力的不信任,也看到了她初舞台的不足之处,情怀居多,能力偏弱。

2.排练冲突,拒绝合作

作为队长,陈德容因舞蹈零基础导致团队进度滞后。

当王蓉提出“先学全舞再抠细节”的高效建议时,她情绪失控,指责对方“太自我”,甚至以“让出队长”威胁,将矛盾公开化。

一公舞台《免我蹉跎苦》中,陈德容忘词、动作僵硬,导播为掩盖失误频繁切换镜头。

最终团队垫底,实力更强的王蓉被淘汰,而陈德容因“话题度”晋级,被质疑“躺赢”。

陈德容在排练中很少主动和队员有肢体接触,即使黄英主动抱抱,她的脑袋也是离得远远的。

在舞台的拉票环节也是,她勉强的和黄英拥抱,王蓉自己站在一边,氛围不妙。

二公:被动入组吴宣仪队,依赖包容却消极怠工

1.被“强塞”入队,队长崩溃

因一公表现差且争议多,陈德容成为“烫手山芋”,其他队长集体回避。

最终吴宣仪组因规则被迫接收她,吴宣仪当场表情失控,但还是积极调整面对,陈德容的表情也不太好。

2.特殊照顾与消极应对

吴宣仪为迁就陈德容,将舞台改编为“站桩式表演”,并全程鼓励式沟通。

然而陈德容排练时仍频繁迟到、动作迟缓,甚至抱怨队友“打乱节奏”。

吴宣仪因压力多次落泪,但陈德容未展现改进意愿,最终靠队友努力“躺赢”晋级。

在吴宣仪的队伍里,她是高高在上被捧着被哄着的人物,她也没认真的想要融入队伍,无论是排练还是表演,她都格格不入。

二公舞台《本草纲目》中,陈德容负责的戏腔段落被批“提线木偶般僵硬”,与吴宣仪、VAVA的唱跳形成鲜明对比,仿佛置身另一时空。

三公:试图投靠“舒适圈”遭拒,终成“万人嫌”

1.主动选择遇冷

三公选人环节,陈德容试图加入叶童队以求“抒情歌舒适圈”,但叶童以“挑战唱跳”为由拒绝。

其他队长亦集体沉默,最终她被迫归入侯佩岑队,导致侯佩岑表情管理失败,邓萃雯、管乐等人面露嫌弃,因为这三人想拥有唱跳舞台,陈德容的加入显然是不可能实现了。

2.团队氛围压抑

侯佩岑组面对陈德容的加入陷入尴尬沉默,甚至车内交流时“支支吾吾,一句完整话未说出”。

陈德容却称“侯佩岑与自己差不多”,自信态度引发争议,在加入队伍中,一改之前的沉默与苦相,活泼的仿佛变了一个人。

她觉得自己和侯佩岑邓萃雯差不多,在这找到了归属感,可其实他们根本不一样,人家敢于挑战唱跳,团队氛围没话说。

陈德容自己不愿意挑战唱跳,在选歌的时候,还直言要唱抒情歌,让人尴尬。

对强势队友(如王蓉)摆队长架子,对包容型队友(如吴宣仪)消极依赖,对潜在接纳者(如叶童、侯佩岑)缺乏自知之明,实在是对自己的认知太不足够。